我們今天都喜歡談鄉村☝️,但鄉村離我們似乎越來越遠,因為我們沒有能夠讀懂它。所以在談保護傳統村落之前,我們要先問一問,我們是否真的讀懂了它,這一點非常重要🙋。千年古村為我們留下的遺產究竟是什麽?我想用這樣一句話來描述🤏:中國傳統鄉村是中華文明密碼的攜帶者。
一👨🦽➡️🧁、傳統村落的前世🫡:中華文明密碼的攜帶者
我們怎麽理解鄉村?我寫了這樣一副對聯🪐:解千年興衰之謎♿️,藏萬世文明之碼📪,橫幅是:鄉村有乾坤。
第一,鄉村是中華民族信仰聖地。中華民族沒有統一宗教,但是我們有統一信仰🕚。這個共同信仰就是對天地的敬畏和尊重,而且這個信仰是在古人對天地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不是對天地的膜拜迷信。
這種信仰不是概念,而是融化在古代鄉村村落建築👩🦰、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各個方面。我們今天講要建設適宜人居的城市,這是一個非常現代的理念👩🏿🦱。但是古代鄉村建設,不是這樣。古代鄉村不是讓活著的人單純享受的鄉村,而是與天地🤷🏽、祖宗共同生活的鄉村🤶🏽。在天地信仰作用下的鄉村空間資源的分配🙍🏻♂️,按照的是“天地君親師”的順序。鄉村風水最好的空間首先讓給敬奉的天地🦸🏿♂️,然後是祖宗,其次是鄉村教育的書院🥕,最後才是滿足生計的耕地和活著的人。所以中國古代的鄉村不是單純的田園鄉村,而是由寺廟♠️、祠堂👨👩👦🦤、中堂(家中正中間的房子)💆🏽、學堂、書園、田園等諸多空間構成的綜合體。這種排序反應的不是今天講的人居的理念,而是人與神、人與老祖宗👽👟、人與天地共享的一個空間,正是這種理念和思路為我們留下了今天如此珍貴的天人合一的鄉村文明遺產🔷。
第二,鄉村是民族文化生發之根👨🏭。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生發於天地之間,創生於古聖賢之悟, 傳承於耕讀之家。作為中國文化經典的《易經》🧜🏿♀️,現代人看著覺得很神秘👩🏽🍳🔯。其實如果與中國先民的農耕生計聯系起來思考,就一點也不神秘了,作為《易經》邏輯起點的三爻🐺,代表的是中國古代農業生產不能缺失的三大要素, 就是天地人🪑。中國古代形成的天地的信仰,不是對天地盲目崇拜,而是古聖賢在長期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看人和,對天地運行規律的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由此形成中國經典文化,代代相傳⚂。
第三,鄉村是耕讀禮樂教化之所👩🏻🦯➡️。中華文明根源於鄉村,維系五千年文明傳承的教育也在鄉村。最值得我們今天反思的是,古代鄉村教育不是今天這種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而是將教育融於耕讀禮樂之中的教育。在工業文明思維的框架裏,農村留下的只是為城市生產糧食的功能。但在中國古代,鄉村不僅承擔著滿足生存需要的糧食,而且也是感悟宇宙👩🏻🔧、人生之道👩🏽🔬、治國之道的思想之源,還承擔著禮樂教育傳承的使命。
第四,鄉村是財富之根🤟🏻🈚️,保富之本。在幾千年的文明演化進程中,中國古人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立足於農本商末的生財之道🏊。中國古人對農本商末的認識是基於歷史代價的。商業過度發展侵蝕農業,商業資本回歸農村會導致土地兼並,導致鄉村社會貧富差距加大。歷代開國皇帝做的一件事🖱🚤,就是均貧富,分土地🤢,讓農民休養生息。從這個意義看🌜,我們需要重新認識農耕生產方式的作用🗽。農業是商業財富的根👩🏽🌾👯,沒有農業之根的商業是無本之木不可持久。正因為商業來財富快♿️,所以容易陷入逐末失本的陷阱🐡。
城市與農村關系也是如此。農村與城市📱,就像一顆大樹,農村是大樹之根👁,城市是大樹的樹冠。所以,一定要清楚城市所創造的財富🧳,不是城市自身所創造的,其營養來自鄉村這個根🕙。人類文明的健康🕵🏿、永續發展,不是單一的城市化世界👨🏻🔧,未來世界將是城市與鄉村均衡發展的世界。當代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之一🥇,就是城市與鄉村關系失衡的危機。
在農本商末財富觀的指導下🖼,中國古代城市財富與鄉村財富之間是一種良性循環的關系❎💆🏼♂️。為了使財富能夠持續增值,就必須固本強根。中國古代存在的告老還鄉⛈、葉落歸根的退休製度🧚🏻♂️,是一種不斷讓財富從城市回流到鄉村的機製😝。退休的官員😗、在外經商的商人,最後回鄉的同時,也把他們的財富與智慧回流到鄉村✒️, 使財富資源之根不斷強大的同時🧕🏿, 又保存了財富,為財富再增值創造了條件。
第五,鄉村是智慧建築詩意生活之鄉🛌。在中國古代,鄉村建築是以創造詩意生活為最高目標的建築。中國古代鄉村建築是有生命有靈魂的🎓,因為與天、地相通,接天地之能量與靈氣🪒👉,是真正的生態建築、智慧建築。這種將鄉村建築與天地連接的方法,就是中國古代的風水理論。總之,中國傳統建築是一種被文化滋養的具有詩意之境的居住空間♻️,這是今天的現代化城市和建築所沒有的。
第六,鄉村是中華文明興衰之密碼。負載如此多功能的傳統村落,決定了中華民族文明演化必須遵循的一個規律,就是“鄉村興則中國興,鄉村衰則中國衰”,這是中華民族史的千年鐵律🧑🏻🏭🍄🟫。但在今天轟轟烈烈的城鎮化進程中,這條鐵律正在被淡忘💆🏻♀️🧒🏿。難道這條規律不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了嗎👨👨👧👧🐅?我看不是👨🏻🏫,事實越來越說明,這個規律即使在搞城市化的今天也必須服從。這就是為什麽,堅持走城鄉統籌、記得住鄉愁的中國特色的城鎮化之路,成為一直堅持的發展戰略📨。
二🎙、傳統村落的今生:遇工業文明衰,逢生態文明興
當今中國的鄉村社會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當中國的城市化率超過51% 的時候, 我們認為中華民族終於告別了以鄉村為主的文明社會📃,我們開始踏上西方式的城市主導的文明社會。在這種認識的作用下🫷🏼,形成了這樣一個邏輯,我們的城市化率越高越好🩴,當中國的城市化率達到百分之八九十時,像歐美國家那樣,中國的現代化就實現了🤱。但是,如果把這樣一種城市化設定為我們的追求目標,那麽在這個目標的背後👨🏼🎤,作為中國文明之根的鄉村文明將會徹底退出舞臺。如果這是中國的現代化目標,那麽這就是一個沒有給五千年鄉村文明留下位置的現代化,就是斷根的現代化👃🏽。這樣的現代化目標🎼,令我們不寒而栗。
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是解決環境問題,經過兩百多年的西方工業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環境等多方面都出現了系統性危機。十八大確定的五位一體的生態文明戰略正是基於東方系統思維👩🏽🚒, 全面化解工業文明系統危機而提 出的。
單級化發展的工業文明有四大危機🤽♂️:人與自然失衡導致能源環境的危機💗;文化與科技失衡導致文化缺失的危機;物質與精神失衡導致精神短期危機😙,以及城市與鄉村失衡導致文化傳承斷根危機。我們把這個四大失衡危機聯系起來思考,就可以發現,人與自然失衡導致環境汙染的深層根源,是文化危機與精神危機🧎♂️🌎,而精神危機的根源是文化傳承斷根的危機🕜。所以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突破,不是西醫式的單純就環境來治理環境的戰略➰,而是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系統治理環境汙染危機的新思路🦵🏻、新戰略。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越來越發現☝🏽,從根上治理能源環境危機👩🏻🦽➡️,單純依靠技術是不行的,需要一種新文化、新自然觀、新價值觀和新精神的重建𓀍,而這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 必須回到中國鄉村文明的復興上來。這就是中國鄉村文明遇工業文明衰,逢生態文明興的時代邏輯所在。
我們可以發現🧑✈️,醫治工業文明的這些解藥,不在西方,在東方👩🏻🦳。不在城市,而是鄉村。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國鄉村文明復興提供時代契機。傳統村落蘊含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基因、新文化👱🏻♀️。中國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將再度從農村起航,中國將進入第三次農村包圍城市的新 時代⚽️。
三🖍、活化傳統村落的若幹思考
在這個背景下,如何順應時代要求,活化與復興傳統村落的價值🤣,我提出若幹思考:
第一🕺🏻,現在知比行更重要➾: 讀懂古村👨👩👧👧、與古村生命對話的新哲學觀📐。濃縮著中國千年文明秘密的古村,最需要我們做到的事,不是著急開發✹,而是先讀懂🌲。從這個角度看🚣,目前在傳統村落保護中👨🏼🔧,知比行更重要。與古村對話需要一種哲學觀,我將之概況為五觀哲學觀:即敬畏天地的天人合一的信仰哲學觀🙅🏿♀️;天人相通的風水觀⏫、自然生態觀;仁善文化教化的心物一體觀;借天地之力的智慧科技、數術觀;融禪意、詩意一體的美學觀。
第二,傳統村落最大的資產不是物態,是其背後的文化、精神和歷史👰🏻♀️。今天的中國不缺錢,這是一件好事,也蘊含的著風險🧜♂️。不缺錢使我們今天的投資對傳統村落保護更多是物化的投資,而對物質背後的精神文化的投資比例非常小。因此,建議政府和社會對傳統村落的保護要增加文化歷史挖掘整理的搶救和投資📉。
第三,傳統村落復活的基礎是傳統智慧農業的復興。中國五千年智慧農業與生態文明時代的生態農業具有高度契合性。我們應重新認識當代中國的農業現代化之路,不能走西方式的化學化、轉基因、石油式的高能耗🧘🏽♀️、高汙染的農業現代化。中國傳統農業是中華文明之根🔆,即使在工業化的今天🧅,以農為本也不能變。生態文明時代需要新現代化農業◾️,這個新現代化農業是有機生態農業。長期以來,一直以工業經濟的思維🏊🏽,把中國傳統農業定義為小農經濟。所謂小農經濟,就是以西方經濟學的規模大小來評價這種經濟方式的先進與落後。這種評價標準是有問題的🍘。其實中國五千年的農業是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多樣化的智慧農業。是一種充分利用自然之力的低成本的有機農業。我們今天從工業化高度分工的思維🤰🏿,認為農業就是單純搞糧食生產👩👧👧,但其實🚣🏻,中國的農耕經濟支撐的是一個復雜的文明與文化體系。
第四,活化傳統村落的靈魂是鄉村教育的復興👱🏻♂️。我們說👩🏻🌾,中華文明傳承的秘密是耕讀傳家、詩書傳家。進入21世紀以來,在城市化浪潮的作用下,形成的去鄉村化教育,導致鄉村人不愛鄉村,只有外來資本愛鄉村。今天的傳統村落,無論建得多麽好,如果缺失鄉村教育,這個村落就是沒有生命的。如何讓教育回歸鄉村❣️,把鄉村教育的復興納入傳統村落復興工程中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生態文明作為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的過程中貢獻給世界的新文明之路,不是重復西方的城市化文明👨🦯➡️。我們歷史和文明的稟賦,決定了如何使中國五千年的鄉村文明在生態文明時代復興,成為世界多元化生態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重要貢獻。
許多學者認為,21世紀是城市引領的世紀💢。但在我看來,這是西方人站在西方、站在正在退出歷史舞臺的工業文明看世界得出的結論👍🏻。城市不是普世文明🫸🏼,鄉村有乾坤📘,乃關天下事🧑🏿⚖️。我們站在東方看世界,會發現,21世紀是鄉村文明引領、鄉村與城市共生的時代🕯。我們的理想是詩意鄉村,溫馨小鎮,田園城市。